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民族的期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有关学者们把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本文将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程度入手, 就青少年犯罪是什么原因进行剖解,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1、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程度。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一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资料显示,在全部犯罪职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率不只最高,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依据2009年年底至2010 年上半年, 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拓展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 其中“有不好的或紧急不好的行为”的青少年115 万人。闲散青少年、有不好的或紧急不好的行为青少年、服刑职员未成年子女、流浪乞讨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这5 类人群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易发群体。
青少年犯罪直接风险了社会, 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 更关系到祖国的将来和期望。
1900 年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别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21 世纪的今天,怎么样让国内的青少年变的“智”“富”“强”
“独立”, 应该怎么样看重并提升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保护, 大家仍然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2、青少年犯罪是什么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1.理性信仰危机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义、腐朽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
一些青少年对生活悲观厌世,面对社会、学校的激烈角逐,缺少勤勤恳恳的精神。
2.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分辨是非能力弱,在不好的风气的影响下,极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是非善恶不清,混淆黑白,一旦缺少正确、准时的引导, 就会陷入犯罪的泥潭。
(二)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
1.社会不好的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略。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和带有黑社会性质“黑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害处最为紧急。低级、庸俗的文化和不好的的社会风气侵害、腐蚀青少年的灵魂, 对黑社会的模仿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行为。
2.家庭问题和学校教育缺失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家庭教育的缺点是子女形成不好的个性的基础,大家常说“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学校是青少年同意教育的主阵地, 有的学校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主,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出现了只管教学不管育人情况,放松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等教育。
3.网游与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密切关联,因沉迷互联网、毒品等不好的原因致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上升。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易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特别表现为青少年与互联网环境的强烈互动, 网游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 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3、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强化青少年自己素质的培养。
强化青少年自己素质的培养,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手段。学校和父母应加大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青少年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与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分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二)大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 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有关部门要坚决取缔含有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宣扬色情、暴力、迷信、赌博、恐怖等内容的出版物,预防青少年接触不健康文化和不好的的社会环境。
(三)加大青少年文化建设。
推进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 建设绿色网络,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要。规范监管网游软件的开发, 培育进步和谐健康的网游产业,积极推进国内行政、刑事法律关于网游规范的完善健全。继续按期拓展整治网络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坚决取缔非法网站。
(四)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预防工作。
对于闲散青少年、有不好的或紧急不好的行为青少年、服刑职员未成年子女、流浪乞讨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基层党政干部、政法干部、志愿者、专业社工等力量与他们维持正面接触和长期联系,加大社区矫治,提供物质帮助、心理干涉、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介绍等服务,帮助和引导青少年离得远远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