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6-02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在国内飞速进步,由此而来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等,成为困扰政府和公司利益有关者的问题。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非常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比如,2000年将来,国内商业银行相继发生多妻舞弊案件,充分暴露了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点,如缺少系统的内部控制规范和主动偶的风险辨别与评估机制,内部控制手段分散、间断,监督检查环节不到位,缺少对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驱动力等。针对这类问题,面对国内上市公司迫切需要加大内部控制的近况和国际资本市场大力加大内部控制的新需要,推进和健全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火烧眉毛。
1、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
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进步历程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牵制、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内部牵制、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内部牵制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推行职位离别, 这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离别控制的雏形。控制系统是从职务离别、账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离别、业务程序、处置手续等原因构成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是西方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觉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规范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第四阶段是由美国cosplayO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在国际上,现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方面的主要成就是1992年由cosplay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对cosplayO报告的修正等。cosplay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职员推行的,为达成提升业务活动的成效与效率、增强财务报告靠谱性及有关法律法规的遵从性等目的所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该概念强调了内部控制推行的主体和内部控制需要达到的目的。cosplayO报告还指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控等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点构成的。国内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主要也是借鉴了cosplayO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一个体系,包含基本规范和引导两个层次,其中引导又分为应用引导、评价引导和鉴证引导。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应用引导、评价引导和鉴证引导等配套方法为补充,以法治为推进,以企业推行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一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规范及推行体系。
2、国内公司治理中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从内部控制的目的和内容的演进进程看,现代企业规范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每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体现。公司治理的宗旨就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与明确各自职责,打造有效的勉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达成企业的长远进步及策略蓝图。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层为履行管理目的而打造的一些列规则、政策和组织推行程序,与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离开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没完整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内部控制方面获得成功;第二,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具备内在结构上是一致的,应该注意的是内部控制的推行要与公司治理模式与特点相适应;第三,公司治理同样也不能离开内部控制,假如没健全的内部控制作支撑,公司治理将陷入困境,价值最大化目的的公司目的也势必落空。因为国内的资本市场进步时间较短,科学的企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鉴于此,国内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推行,要结合国内的经济形势和规范形势,从每个企业的实质状况出发来贯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要与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文化相适应。从近年来推行内控的国家看,内部控制推行本钱过高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在内部控制规范的推行过程中,要正确剖析自己的具体状况,所有从实质出发,假如脱离了具体的现实,只不过照搬本本条条,盲目照搬其他人的一套,在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中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内部控制建设既要国际化也要维持中国特点,在具体规范的落实方面要依据国内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环境和企业自己的实践,以满足资本市场监管的需要,确保财务报告真实靠谱,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现代企业规范的打造。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重视风险的辨别和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点,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封控。内部控制规范的拟定也是以审慎经营、防范和解决风险为出发点的。企业应该高度看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打造健全有关的风险预警体系。除此之外,应打造完善科学健全的风险管理办法,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辨别、衡量和防范。
(三)加大预算控制、推进全方位预算管理。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紧内容。预算以数目化的方法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控制是以确定的管理工作标准,对行动的度量和纠正偏差。所以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全方位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策略化、人本化理念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对业务、信息、职员的整理等来达成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持续经营和企业价值的提升。
(四)打造有效的勉励与约束机制。有效的勉励机制是缓解代理问题的要紧渠道。第一是科学的营业额评价体系。营业额评价和考核是企业管理的要紧环节,是勉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只有对管理层、职员的工作和营业额进行公平、公开的评价后,才能进行科学的奖惩,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顺利推行。二是科学的目的管理。企业的总目的可以组织、部门为单位分解成部门目的,每一个职员则以部门目的为基础再确定个人目的。全体职员可参加工作目的的拟定,如此有益于激起职员的积极性。同时,目的管理机制要有好的信息反馈和交流的渠道,以便准时的对目的和策略进行调整,最大化的适应公司整体目的。
3、公司治理中加大内部控制的渠道
公司治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大大降低代理问题,约束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掏空,遏制大股东的侵占,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这样来看,内部控制的渠道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要紧用途,在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有哪些用途。安然事件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等问题成为了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自然承担起了这个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内审有哪些用途,把内审活动当作科学企业管理的一个要紧环节,内部审计工作绝对不止是对账目的审察,而是通过科学独立的检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针对内部控制的弱点、管理的纰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手段,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变营运管理,提升综合实力。
(二)健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整理,在角逐激烈的今天势在必行。把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结合在一块,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譬如财务信息与企业物流系统、生产系统和人事系统的结合,大大减少了本钱,提升了效率。企业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风险,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打造一个好的电子数据处置系统,智能的数据系统也为封控提供实时信息,准时作出调控降低损失,也可以降低人为的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但信息化是个全方位的、一体化的过程,需要对有关操作职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同时增强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积极发挥全体职员的主动性,提升职员素质。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关系到企业管理层,也不仅仅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全体职员的参与。cosplay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理论,也提出了企业中每个人都是内部控制的实行主体。公司设计和调整的内部控制规范需要征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职员的建议或建议。要以人为本,拟定一系列的培养计划与健全劳工保障规范等,关心职员,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更要紧的是要做好内部控制的有关培训,强化其风险意思,全员动员,从而准时发现、解决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达成企业预定目的。
(四)加大信息流动与交流。企业的很多信息涉及到各种目的。从内部或外部来源获得的经营性信息,包含财务和非财务的,都与企业的经营目的有关。财务信息,一方面用于达成报告目的而编制财务报表,其次用于满足经营决策的需要。靠谱的财务信息是企业进行计划、定价、评估提供商绩效、评估合资企业和策略合伙人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企业的信息来源有多种途径,将很多的数据转化为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是一个重大挑战。企业需要打造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与顾客、提供商、监管者和企业职员的交流交流,常常可以提供确认风险与机会的重点信息。一个高效、畅通的信息流通机制将大大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