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视角下医院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点击数:214 | 发布时间:2025-02-03 | 来源:www.dps4.com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c)-0184-04

    [Abstract] With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al mepcine into Chinese mepcal and health system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 urgent need to train a number of cli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ound talents TO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al mepcine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al mepcin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li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ound talents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explores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management of cli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ound talents in large-scale general hospitals, and summarizes 6 aspects, inclupng: hospital manager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clinicians changing their minds, builpng an academic platform to provide a good scientific environment, perfect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establishing the standard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teamwork "project educ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innovation of personnel syste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pcal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level compound talents in hospital,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5 years,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think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ranslational mepcine; Cli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ound talents; Talent development

    近年来,国内生命科学研究范围成绩斐然,疾病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医疗健康范围依旧面临严峻的现实。一方面,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紧急,医疗成本持续攀升;其次,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紧急失衡;研究范围与资源碎片化;科研项目的多头管理[1]。转化医学作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的桥梁,自20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2],飞速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看重。国内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也将转化研究设施列入“十二五”优先建设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伴随转化医学在国内飞速进步,作为其进步的要紧环节,大型综合医院应当培养一批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来搭建这一要紧桥梁,推进医学进步。

    1 转化医学的定义及进步近况

    1992年,美国神经科大夫Choi在《Science》杂志上初次提出Bench to Bedside,即从实验室到病床的说法。1996年,转化医学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目前《The Lancet》杂志的一篇文章中[3]。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在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者和知道患者需要的大夫之间打造起有效联系,并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将它凝练成基础医学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再将研究成就应用到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过程中,使其真的发挥用途[4]。 21世纪以来,转化医学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在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转化医学遭到了高度看重,在有利政策的引导下强化了交叉学科体系建设,强化了转化医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并成立了一大量转化医学中心。以美国为例,美国NIH每年投入5亿USD用作转化医学的研究经费,并联合各大学和机构,塑造基础科研和临床工作互相协作的一流团队,促进医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高度融合[5]。自2010年以来,国内相继成立了130多家转化医学中心或研究院,但具体运行和落地推行的转化研究项目仍较少,重点问题之一就是缺少既精通临床医学又熟知科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2 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内涵界定和特点剖析

    “复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不一样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合成。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两个(或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入门知识和能力的人才[6]。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精通临床医疗技能又拥有科研思维及能力,基础宽、素质好、潜力大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高层次医学精英人才,是将来的名医、教授、科学家等领袖人物[7]。一方面他们应该拥有丰富的临床医疗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擅长在工作中进行总结,敏锐地发现临床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其次,他们应该拥有好的科研思维,系统的科研办法与时尚病学、统计学、细胞生物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常识;除此之外,他们还应该拥有“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好的交流能力与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

    3 探索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

    临床医师,承载着病人的生命健康,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更应该看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医疗工作的拓展应该“以人为本”,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基础研究虽然在短期内并不可以对临床工作有所助益,但从医学进步来看,每次临床实践的新进展都是以科研理论的突破为先导的[8],在医院的进步道路和临床医师的成才道路上,临床与科研是不可偏废的。

    3.1 医院管理者需要高度看重

    高度看重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对人才培养的高度看重。不少医院只关注人才的引进,却忽略人才的培养,医院管理者也常见觉得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能给医院带来声誉、知名度,就可以推进医院的进步。但医院进步的持续性,仅仅依赖一两个专家、名医是不够的,需要人才梯队的搭建。其次,是对科研的高度看重。作为大型综合医院,主要任务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医院存活最主要的问题,但作为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常识经济的年代,新技术、新办法其本质就是提升医疗水平,科学研究将为医院的可持续进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9]。

    3.2 临床医师需要改变观念

    临床医师,从低年资到高年资的成长过程随着着年复一年在临床忙碌,各种班次的变换、加班,节假日也极少休息[10],加上医院科研的非专职性、从属性、依靠性和特殊性[11],致使不少临床医师安于近况,或是为了应对晋升而总结一两篇文章。但,临床医师的成长,医学的进步一直都不能离开科学研究。20世纪以前,一些手术治疗非常成功的患者,却最后难逃死亡霉运,这一现象使得很多外科大夫感到困惑。为解决这个问题,从1936年H.O.Studley对手术患者营养情况的研究、1937年Robert Elmen开创了静脉营养的先河,到1960年Arvid Wretlind在反复试验后终于创造出目前被广泛用的脂肪乳的雏形[12]。大夫天然就是研究者,临床和研究是天然一体、高度统一的,没临床研究,则无以造就好大夫[13]。

    3.3 搭建学术平台,提供好科研环境

    伴随医学科学的进步,过去的那种以科室为单位、小作坊式的实验室已完全难以满足学科进步的需要,甚至制约了一些新兴学科的崛起,严重干扰了医院的学科建设和整体科技进步速度[14]。因此,作为大型综合医院应该打造我们的中心实验室,为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现代化的平台,并打造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的课题组为基础单位的运行机制,结合临床实践,拓展各类学术活动,普及科研常识,开阔科研视线,使大伙有机会知道国内外最前沿的专业常识,提升拓展科研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借用中心实验室的平台,为研究职员提供有关培训,内容涵盖课题设计、文献检索、英文文献阅读、数据统计和写作论文等。

    3.4 健全勉励机制,打造人才考评标准

    近年来,大型综合医院招聘的人才多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其攻读研究生阶段由导师指导也完成了相应的科学研究,拥有肯定的科研思维和操作水平。在科研管理方面,除去在科研项目、科技成就、论文论著、专利权等科研成就方面予以??励外,更应该重视激起临床研究者的责任感,在一定其研究工作价值的基础上补偿其临床工作的损失。如在高年资临床医师的考核中设立参与科研活动的指标,同时允许临床与基础合作的项目有一同负责人,发表的文章承认一同第一作者。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临床与基础结合的研究[15]。

    对于临床科研,应该兼顾柔性管理[16],给予宽松的研究环境。对临床医师来讲,科研时间本来就不多,基本是从临床工作中挤出来的,受这种指标化管理模式影响更大。没指标对科研管理评价确也是难点,建议指标完成时间相对延长一些,譬如每3~5年统计一次论文或基金中标数,给科研职员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不必一直为指标而绷紧脑筋[17]。同时,在人事管理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临床与科研工作都有突出作为的中年轻人骨干在职称晋升、职位竞聘、进修学习等多方面应享有优先的权力。

    3.5 团队协作,以项目育人

    在转化医学的范围中,充满着学科交叉,因此要完成科研结果的转化势必需要团队的协作,将各成员优势依据工作实质合理搭配。这就需要医院颁布相应政策鼓励科室间的学术交流,打破固有些学术屏障,结合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和熟练学会科研技能的实验室研究员,以发挥最好的整体组合成效。同时,摒弃科室主任行政与学术不分家的固有理念,降低对于“免费”的研究生这一科研资源的依靠,真的基于科室和医院本身的进步状况拓展科学研究。 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可以飞速调动中年轻人临床骨干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也同时训练和提升了临床医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人才的复合型培养,使基础研究不脱离临床,临床研究扎根在基础。

    3.6 看重毕业后教育,全方位培养

    自1993年,卫生部印发《关于推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方法的公告》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打造了规范化培训的规范和标准,对马上进入临床的医学生在专业技术及临床决策能力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占据了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启后的要紧地位。在医学人才的成才道路上,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大型综合医院多为大学附属医院,承担医学院教学任务,在师资力量方面有相对优势,应积极拓展院内、科内的学术讲坛,制定院内的学术活动规范并予以奖励,承接国家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借助现有些学术带头人,以“一带一”“小团队”等形式拓展科研学术活动,打造院内学术环境。

    4.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4.1 更新人事规范,强化人才的培养引进

    近年来,为了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促进医院可持续性进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制定了很多有关政策:《出色中年轻人技术骨干出国(境)培养及遴选规定》《职工在?攻读研究生(博士后)管理方法》《特聘教授选拔方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规定》《研究生毕业留院工作选拔方法》《关于卫生国际交流支撑计划推行细节》等等。一方面,引进具备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来带动院内学术的多样化进步,通过引进材料学、工程学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提升科研的广度和深度;其次,通过选拔院内出色年轻人骨干,资助其出国进修或在职攻读研究生,提高临床医师的科研能力,进步转化医学。我院通过“外引进、内培养”的方法,塑造一批符合现代化、国际化标准的人才队伍。

    4.2 打造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模式

    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作为医院进步的核心动力,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都将承担引领学科、专科进步的使命,自己需要具备最强的综合素质。针对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模式,我院做了很多探索,通过层次剖析法和专家咨询的办法,初步打造了医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多维度评价体系[16],以常识水平、心智模式、综合能力和团队建设这四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对应学历、职称、常识结构、学术造诣等15个二级指标,并细化至学术任职、学术荣誉、事业心、责任心等15个三级指标。该评价模式保证了医院人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全方位性。

    4.3 近5年人才培培养果

    近年来,通过院内遴选、政策勉励和重点人才的培育等方法,人才培养工程的申报数目出现明显增长。现在为止,我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省突出贡献人才2名,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人才3名,省特聘医学专家2名,省特聘教授2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带头人15名,获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17名,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学科1个(共建)、领军人才(革新团队)3名、重点人才4名(2名共建),省“科教强卫工程” 医学重点学科2个、革新团队3个、医学重点人才4名。

    4.4 革新科研规范,提供好科研平台

    为适应医院的整体进步新形势,落实“临床提高”策略和“科教兴院”策略,我院于2013年修订了《科研活动奖励方法》,科研活动奖励设置以下项目:课题立项奖、科技成就奖、专利授权勉励奖、专著论文奖、基地建设奖。奖励对象是以我院作为第一署名单位获得的科研项目、科技成就、论文论著、专利权等的个人和(或)集体。

    课题立项奖:凡获得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的项目,根据经费实质到账金额列支课题立项奖,奖金由医院奖励基金支出。匹配系数为1:1。

    科技成就奖:对部分科技成就奖的奖金额度做了提高。部、省级一等奖提高至20万元/项;部、省级二等提高至6万元/项;部、省级三等奖提高至4万元/项。

    专利授与勉励奖:应用性成就在开发应用前3年中,专利权人可从该项目应用所获得的直接纯收益中提取30%,分别用作滚动科研经费和项目组成员的奖金。

    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依托学校资源和医院优势学科、专科,搭建了省级转化医学基地、省双创团队的生物治疗中心、校级纤维化疾病转化医学协同革新中心、慢性肾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整理肠病学重点实验室,配合医院本身的中心实验室为医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物质保障和有关资源配套。

    4.5近5年科研成就

    近5年来,我院科研项目的立项数目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项目的来源方面,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31.7%提高到2015年的51.6%,合同经费总额也从751.5万元提高至1162.5万元。发表学术文章的总数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4年SCI类文章达到93篇,中华系列文章27篇,同时各类学术文献的总数也创造了5年来最高水平。但,我院科技成就奖的获得状况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国家级的奖项一直极少,省级奖项的获得状况浮动较大,专利和版权数目也较少。

    我院一直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并于2015年全方位拓展各学科和专科的继续教育项目,数目达到27项。对于院内的职工,按期组织全院性质的学术讲坛,各科室、各实验室也按期拓展学术沙龙和学术汇报工作。在医学生的继续教育方面,我院也一直秉承“科、教、研”合一的进步观念。

    5 考虑

    5.1 看重成就的转化

    我院一直致力于提高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已达到新时期对大型综合医院的需要,且在科研政策上也渐渐看重科研成就的转化。但,我院的科技成就奖和专利、版权获得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在科学研究上对于成就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工作关注甚少,以致科研成就停留在学术文章发表,没进一步的成就转化及推广。

    因此,应该在院内广泛普及转化医学理念,转化医学不是随时可以应用的孤立的新学科或想法,而是涉及到每个医务工作者并需要每一个人关注的理念。转化医学的理念应涵盖在所有医疗管理、基础科研、临床医疗护理、社区疾病预防教育中[18]。 5.2 看重伦理人文教育

    杜治政教授曾提出“当今医学浮躁是国内科研与临床诊疗中的一种不好的倾向,是历史留下的、很难抹掉的年代伤痕”。科技的迅速膨胀使得医学科研呈现出集体无意识状况下的急于求成,是急于丢掉技术落后的社会心理,也是资本逐利的魅惑和功利至上的产物[19]。

    科研成就的转化最后会应用于临床医疗,在正式应用前,这类技术和疗法都只能作为“灰色技术”,存在不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问题。不少大夫盲目追求科研成就,急于越过临床试验阶段,无视医学伦理的重要程度。因此,在医院大力进步转化医学的同时,更应该看重医学人才的人文和伦理教育,提升医德品质及人文素养。

    5.3 “产、学、研”三位一体

    在医院进步转化医学有其自己的局限性,应该合理借助附属院校的科研实验平台和科研专家资源,在科研的同时进行教学培养,为医学人才早期接触科研提供充分条件。同时,也可与第三方转化医学机构进行合作[20]。转化医学机构具备成熟的转化步骤,对各环节的操作十分熟知,可以借助医院的早期科研成就与其合作,补充公立医院在金融学、法学、材料学、公共卫生等方面人才储备的欠缺,以达成科研成就的尽快转化,真的达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需要,让科研成就和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活起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