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心理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根据指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自己动手的机会遭到了非常大的限制。因为遭到时间限制学生来不及深入考虑与实验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在实践中遇见的问题,妨碍了他们扩展性思维和革新能力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不可以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时间做完实验,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也不利于因地制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放实验在一定量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开放实验是一种新的实验模式,与传统的相比较,就是实验室全日向学生开放,不严格控制实验场地和时间,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所学科目在实验室中同时安排多项实验内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安排实验时间,选择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整理实验结果。开放实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变被动为主动,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1、传统模式下的开放性实验
布置课题。
由教师提前布置课题,要为查阅文献和调查留下必要的时间。课题基本上要合适于学生的实质水平,并估计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工作。
查阅文献。
指导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对学生来讲,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极少查阅文献,因此在开始阶段学生感到相当为难,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查阅。
实验。
教师在实验前应审察学生提出的开题报告和实验策略,学生应按审批后的实验策略进行实验筹备。原则上实验中的所有问题,均由学生自己处置。
总结。
实验结束后,需要学生写出报告,并适合地组织一些报告会,既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也可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2、完全开放式实验
完全开放式实验的基本需要。
1、依据教学需要,设计实验名字,达到实验目的。
2、运用科学的实验原理和所学的心理学公式进行科学的实验。
3、需要注意观察测量的心理常见现象。
4、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处置。
5、实验的程序与重点步骤的完整性。
6、实验对环境、仪器的需要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7、预备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准时解决。
设计实验过程。
对仪器的调整与装配、对心理现象的察看与剖析、数据的读数与记录与回答问题的状况。
主试。
主试与被试之间,肯定维持友好和信赖的关系。假如没获得受试者的信赖,便不可以合作,以至没办法进行测验,或测的结果不准。主试者要常常注意察看受试者的情绪状况,看他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对指导语是不是知道?是不是想把测验做好?有无影响测验的外由来素等。在察看中,既要做到仔细认真,又不可以干扰测验的进行。这就需要主试者的测验技术娴熟、老练,不但有敏锐的察看能力,而且还要有处置问题的方法。
被试。
被试心理实验都是通过被试者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行的,所以主试对被试最直接的干涉是向被试者交代任务。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就称为指示语。在以人作被试时,指示语在实验中不止是对被试者说明实验,更要紧的是给被试设定课题,这也是控制被试这一有机体变量的一种方法。指示语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相同。人类被试参加实验并非消极被动的。他们一直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验结果在非常大程度上也依存于被试对待实验的态度。
3、完全开放实验评定结果
1、与教学工作关系极为密切,胜过一般的评定方法。
2、学生输出的信息与收到的反馈信息量大而且准时,具备显著的调节、勉励和强化功能。
3、评定全方位、客观,结果具备较高的信度和区别度。
4、评定准时,具备显著的重压,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对后进生的勉励用途大。
但使用此办法评定学生成绩,明显地增加了指导师的工作量,如此就有必要适合地增加指导师数目。4、开放性实验纳入选修课程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公共选修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进步的趋势。它对于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常识视线,培养学生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专长,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必学课的延伸和补充,有益于推行因地制宜,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将开放式实验纳入选修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开放性实验的要紧用途。实验室使用各种开放形式服务于学生,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对学生常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舞台,是推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之一。将开放式实验纳入选修课程教学体系,是深化我校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习管理体制的目的。
心理学专业培养目的是具备宽厚的科学入门知识、灵活严谨的科学思维、基本科学实验能力,能胜任各心理学应用范围工作,成为能科学应用心理学常识的人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将学习的心理学入门知识与理论,学会的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心理学应用的基本技能,遭到的心理学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心理学应用办法的基本练习等各方面的常识结构运用到不同层次的实验和实践型课程中去,如此才能打好专业基础,学会更广宽的心理学常识,使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应用能力有更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