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大学过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推行者、领导者。现在,“九零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流人群,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与“70后”、“八零后”等有着迥异的差别,因此依据“九零后”大学生特征对高校辅导员重新定位,提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素质,进一步加大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要紧课题。
1、“九零后”大学生的特征
(一)热情与孤僻并存
大部分“九零后”大学生是热情的,他们活泼好动、擅长言谈,大方开朗。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不过在熟知的人面前如此,在陌生人面前,沉默寡言,给人的感觉是不善言辞,清高自傲,其实他们非常渴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但又不愿自我开放,内心非常孤独、怕寂寞。
(二)独立与依靠并存
“九零后”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烈,喜欢独来独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喜欢以我们的亲身实践来验证结论和擅长尝试,而非被动同意,喜欢以激烈的辩论和思想的碰撞来形成看法,探索新思路。但 “九零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因此,他们在处置平时事务和人际交往等问题时又缺少经验和相对依靠,与人推荐和团结合作能力较差。
(三)奉献与功利并存
“九零后”大学生具备奉献意识和爱国情感,汶川地震、北京申奥、上海世博、祖国60周年华诞等重大事件时都能看到“九零后”的身影,他们想无私地奉献我们的一份热和力。但同时“九零后”大学生又是功利的,激烈的角逐重压导致他们非常早就了解应该关注对他们有用的事情,追求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目的。总是在乎可以得到什么,他们理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解决实质事情,他们愈加看重个人成长、进步,愈加期望老师在他们进步中和职业规划起到指导用途。
(四)自信与自我并存
“九零后”大学生大多都是自信的,他们从互联网上获得太多的信息,也成为目前互联网信息最有力的传播者,他们习惯互联网的存在,甚至有时感觉老师未必比他们了解多。但他们不关心她们不想关心的,可以只为自己活着,感觉世界都跟自己没关系,只须自己开心,想干什么干什么,不开心什么都调动不起兴致。
2、高校“四会”辅导员适应新时期需要
年代高速发展,“九零后”大学生特征独特,给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作为“80”后辅导员,既要与“九零后”大学生打造和谐融洽的关系,又要辩证评价其个性特点,正确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因此我觉得,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除去教育部《规定》中需要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外,更要成为“会学习”、“会交流”、“会放下”、“会引导”的“四会”辅导员。
(一)“会学习”
1.学习新的“专业常识”,搭建交流平台。因为高校辅导员选聘规范等缘由,辅导职员作的院系专业与自己所学并不是一致,因此,除去学会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学科常识以外,还要知道并学习学生的专业内容,扩充新的“专业常识”。如此,就能更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不足,更好的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更好的融入到学生中非常不错的打成一片,指导他们学习、生活、择业。与学生之间搭建畅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热情的、孤僻的学生,都可以更好的深入到他们内心,知道他们的所需和所求,打造平等信赖、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关注新的互联网动态,贴近学生生活。新时期,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但新的互联网技术方法不只只停留在微信、微博、甚至大伙熟悉的QQ、飞信等交流平台,“九零后”大学生有更新颖、丰富的互联网平台,而大家要知道目前“九零后”学生大多都爱玩什么网游、看什么互联网视频、学习什么互联网技术等等,假如自己可以亲身知道、感受,更具备实践操作的发言权,会发现问题所在,切实的剖析利和弊。所以不可以一看到学生上网络游戏戏或看视频就觉得他们不务正业,自毁前程,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只有亲身历程过后可以和学生思想上维持一致,才能更好地教会“九零后”大学生理性上网,提出杜绝上网成瘾成性的好的建议和办法。
(二)“会交流”
1.熟知新的语言方法,拉近距离。“九零后”大学生最年轻的互联网语言、方法最有力的传播者,给力、正能量、神马都是浮云、?潘俊?白富美等互联网时尚语不再是仅仅指一些粗俗的言语,它能从更深的层意来高度概括一些人或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时假如连他们的语言都不可以同意无疑是丧失了一种有效的教育交流方法。反之,假如不时用他们熟悉的互联网时尚语进行交流,他们会感觉辅导员不一直那样严肃,只不过一味进行古板的思想政治教育,会瞬间拉近距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教育可以需要尝试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同意的方法办法,相对于说教批评,事半功倍。
2.运用换位考虑办法,加深了解。换位考虑、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实质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伴随年代的进步,对于“九零后”大学生来讲,高校辅导员更不可以一味站到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枯燥乏味的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仅仅做学生生活进程的导师,更要站到一个服务者的角度,寓理性爱文化于情感教育之中,真的获悉并尽量理解他们这代人在新的成长背景之下的思维方法和理想追求,要真的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换位考虑,打开学生的心扉,真的理解他们的想法,交流就不会有妨碍,还有哪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呢?
(三)“会放下”
1.放下从班干部开始,以“点”到“面”辐射全体。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结果是学生学习力较强,综合能力较差,貌似听话懂事,实则盲目无主见。而“九零后”渴望展示自我、自信、成熟等特征的需要和年代激烈角逐的需要,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更需要在大学阶段全方位训练我们的素质能力。因此,加大学生干部培养,赋予学生干部更多权力,引导学生干部提高能力管理学生,学生干部组织召开班会、组织活动、主要获得学校有关信息等,既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又增强了学生干部的自理能力、责任意识、能力提高。同时,通过学生干部的“点”进而辐射到整个班集体,使全体学生在感觉到这种环境中从而激起我们的勇气和才能,形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环境。 2.放下从后进生开始,以“偏”概“全”勉励全班。我觉得学生不分优等生与差等生,更不可以仅从学习成绩论好坏,所谓的后进生也只不过在某一方面暂时的处于落后状况。对于“九零后”大学生而言,一味的打压、无止的教育和絮叨的语言刺激仿佛不是促进他们进步的最好方法,导员应该放下,不要将学生限制在好好学习,提升学习成绩的层面上,鼓励他们各尽其才、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给予他们正面的支持和情感的鼓励,在自己最有兴趣的范围和方向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想象和专长,多给他们些依据自己个性进步的机会,也会促进高校培养出综合人才进步。
(四)“会引导”
1.引导“九零后”适应大学环境。传统的高考考试规范使得不少学生仅仅把上大学作为多年奋斗和努力的唯一目的,而一旦进入到大学校园中,面对相对自由和轻松的上课形式、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精彩斑斓的课余生活、高手云集的同学,感觉脑袋发蒙,不知所措,不知我们的方向在哪儿、
怎么样更好的完成大学生活、怎么样调试我们的心理。作为辅导员,就应该当令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的,尽快找到努力方向,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做很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引导工作,使得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大学日常去,更好的进步自己,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自己的协调进步。
2.引导“九零后”珍惜大学四年时光。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是一生最有活力的四年,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把握大学四年,引导学生积极的向一些美好的生活看齐。于大家高校辅导员来讲,大部分都是一些“八零后”新生力量,当“八零后”辅导员遇见“九零后”大学生将来,或许会思维定式拿大家所处的年代说事,其实大家只不过历程的时期不同,但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活,总会有不同时期的美好,这类美好有共性,需要有不同时期的个性,不要肆意虚度年华,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辅导员引导九零后大学生最大的共性。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在原有些能力素质标准下,愈加严格的需要自己,不断提高,目前大家面临“九零后”大学生,非常快大家也会遇见“95后”、“零零后”大学生,大家更有代沟,更有挑战,因此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工作方法,成为一代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学生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