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打造自律与他律、勉励与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激起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使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 学生社区不止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要紧场合,还是课堂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要紧阵地,改进和加大学生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要紧任务,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关系到学生自律精神的树立和自律文化的形成。
1、有关概念讲解
(一)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区服务。“社区”一词,是社会学上的专用术语。最早把“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从滕尼斯第一个提出到目前,各家对于社区的定义形成没统一的说法,现在国内学者一般觉得,社区构成有六个基本的要点:肯定规模数目的居民,肯定的地域,一整套相对健全的生活服务设施,特定的文化,一同的认可心理和归属感,相应的规范和管理机构。根据基本要点论点,高校学生社区指的是在高校内部或者周围这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高校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组成,学生群体之间形成肯定的文化生活活动及各种关系,且形成肯定的生活学习技巧和文化心理,并具备肯定的成员归属感的校园实体。这个定义就是社区定义在特定的大学环境中的延伸。
学生社区服务,顾名思义,指的是高校学生社区为入住大学生所提供的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学生社区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的高校的学生公寓、学生宿舍提供的服务有着不同,学生社区提供的服务是在为入住学生提供物业服务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行为习惯、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成长成才教育。
(二)自律和大学生自律。自律是指在无人现场监督的状况下,通过自己需要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我们的一言一行。自律并非让一大堆规章规范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大学生的自律一般是指大学生在学校有关规范、教职工、校园环境等的引导下,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自律意识。
2、学生社区服务与大学生自律关系界定
(一)学生社区服务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合,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课堂,好的学生社区服务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能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社区员工、辅导员、班主任等指导入住大学生拓展党团活动,如违规电器的检查、夜不归寝检查、晚归的检查、卫生检查等检查,以学生宿舍为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拓展,加大大学生行为习惯、个人培养的教育,促进他们形成自律、自我服务的意识和习惯。
(二)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可促进学生社区服务的进步和健全。在学生社区的教育和服务下,大学生形成了好的自律意识和生活学习态度,能主动地维护好寝室卫生和团结,能做到按时上课,培养科学的作息生活习惯,自觉爱惜公共财产,可减轻学生社区宿管员工的工作重压,促进学生社区服务的提高。同时,为调动同学自律和自我服务意识,团学组织在学生公寓成立大学生公寓自律组织委员会,帮助学生社区员工拓展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学生社区管理,促进学生社区利益有关者一同管理。
3、一同发挥学生社区服务和学生自律联动效益的具体手段
(一)加大学生社区服务水平,创建寓行为培养、学习、交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学生社区。学生社区应在为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基础上,集学生住宿、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因此,学校要在规范设计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区的管理,打造学校―院(部)―班级纵向管理和学校―学生社区―寝室横向服务的工作机制,发挥学生社区育人用途;学校加大学生社区员工选拔和培养,重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用途,通过文化、环境、规范、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达成在学生社区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好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管理意识。
(二)加大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发挥学生民主管理、自我服务在学生社区服务中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社区服务的进步。学校要加大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讲坛、有关的宣传教育等方法,加大对学生自律意识树立的指导。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的主动性,要通过指导打造全方位的社区自治组织,如学生社区居民委员会,吸纳学校管理方、社区物业方、学生代表、社区内的学生组织和其他第三方与周围单位、居民等利益有关者,形成学生社区一同治理的联动机制,提高学生社区全方位服务的水平。同时,要健全内部衔接,充分发挥社区党工委的统筹协调用途,落实院(系)对口共建楼栋、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干部对口联系楼栋等手段,促进学生公寓内部治理。打造学生社区党组织、学生社区团学组织、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拓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检查,如卫生检查、晚归、夜不归寝、违章用电等行为有关检查,促进学生社区服务全方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