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工业的本钱管理革新策略

点击数:465 | 发布时间:2025-02-26 | 来源:www.xabaochu.com

    摘要:入世后,海外汽车企业以低本钱为基础进行价格角逐,争占国内车市。国内轿车企业常见存在生产能力开工不足、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本钱过高等问题。为增加国内轿车竞争优势,应引进一流的管理技术,推行本钱管理革新策略。

    主题词:汽车工业;本钱管理革新

    在近年的世界车市上,汽车巨头的激烈角逐集中体目前减少本钱上。各大汽车集团纷纷聘用有“本钱杀手”称号的人担任要职,以本钱管理革新为方法,以低本钱为基础,以价格角逐作为抢占市场的秘籍。作为当今世界上具备最大潜在车市的中国,入世的将来几年,汽车工业充满了机会和挑战,将遭到全方位的冲击和震惊。价格角逐是入世后国内汽车企业与世界汽车巨头之间没办法回避的角逐。因此减少汽车本钱是国内汽车工业的势必选择。

    1、入世后国内汽车工业面临海外汽车企业的挑战

    1.1、海外汽车企业以低本钱为基础进行价格角逐

    海外汽车企业进入新兴市场一贯以本钱策略为基础,使用底价格的角逐方案来抢占市场。从运用价格角逐策略的成效看,底价格可以使一个企业在与角逐对手的角逐中,瓦解客户对其它品牌的忠诚,进而开辟我们的品牌及占领市场份额。因此,海外汽车生产厂家纷纷谋求怎么样减少本钱,来满足价格角逐的需要。

    在进行价格角逐的方案上,海外汽车企业在国内入世后,已开始看重对适应国内市场的经济型轿车的开发与研制。最近,日本汽车企业推出了9个品种20余种型号的经济型轿车,价格均定坐落于7000—8000USD之间;福特和戴—克公司推出了价格在7000—8000USD之间的经济型轿车;奔驰公司也先后推出“经济型速度之星”和“经济型短跑运动员”等小型轿车。这类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定位均与国内《“十五”规划》中要开发的经济型轿车的定位相仿,伴随国内车市的进一步开放,这类轿车的进入将给国内汽车工业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

    1.2、中外汽车企业的本钱比较

    将中外汽车企业的本钱做一比较,国内汽车企业则明显处于劣势。以日本为例,丰田公司以“只有减少本钱才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为出发点,创造了“JIT生产方法”,一直把减少本钱作为追求的目的。在1974年6月—1976年12月间,该公司减少本钱金额高达650亿日元,其后,该公司年本钱减少对收益的贡献均维持在10%以上。

    伴随日本三大汽车企业纷纷使用“JIT生产方法”,日本汽车企业的本钱逐年减少。1998-1999年,日本汽车三大企业的CPS率有两大公司呈现降低。丰田公司从1998年的78.3%降低到1999年的77.1%;本田公司从1998年的69.1%降低到1999年的67.7%。

    从国内当前情况看,国内汽车企业的本钱也在呈现缓慢降低态势。一汽集团的CPS率从1998年的86.2%降低到1999年的85.7%;东风集团从1998年的88.2%降低到1999年的82.7%;北汽、上汽集团也从1998年的92.9%、75.7%,降低到1999年的90.2%、74.7%。

    上汽集团是CPS率最低的厂商,仅为74.7%。之所以这样,主如果因为其主打商品——“桑塔纳”的生产能力借助率达到71%、年产量达到22万辆所产生的规模经济;第二,价格较高、科技含量较高的“别克”轿车的旺销,对整个企业集团的CPS的减少也发挥了要紧有哪些用途;同时,上汽集团提出“可比商品本钱要达到每年降低5%”的目的获得了肯定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别克”轿车的销价格格高于海外市场价格,使上汽集团增加了销售收入,减少了CPS率,但伴随入世后车市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外轿车价格渐渐趋向一致,会致使上汽CPS率的提升。

    虽然国内汽车企业的本钱呈现缓慢减少态势,但与日本三大汽车公司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内汽车企业CPS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数十种车型,绝大部分是引进或仿制海外20世纪80年代的商品,需要向合作方支付大额的技术出售费、高价购买重点零部件与承担外方职员高薪资;二是虽然引进的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线的技术和商品已成熟定型,但生产批量未达规模经济点,致使巨额固定本钱居高不下,从而直接致使国内汽车企业的CPS率提升。

    2、国内汽车工业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机会

    2.1、问题

    2.1.1、生产能力常见开工不足

    国内汽车企业在设计产量上均达到了汽车组装线的经济规模产量,但实质产量常见未能达到规模经济点。截止2000年底,国内已建成具备年产各种汽车300万辆(轿车年产120万辆)的生产能力,但2000年全年只生产各种汽车206万辆,占生产能力的68.6%。轿车产量达60万辆,为生产能力的50%。表1为2000年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生产能力借助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上海大众公司和一汽大众企业的轿车生产能力借助率较高,为73%;上海通用、长安奥拓、东风神龙生产能力借助率仅为30%左右。生产能力借助率的紧急不饱满,直接致使车均固定本钱居高不下。同时,因为国内汽车企业实质生产量未能达到规模经济,也致使汽车价格过高,从而抑制了市场的需要,使国内汽车工业形成了“需要不足→市场容量小→企业规模小→不经济、本钱高→价格高→需要不足”的恶性循环。

    汽车工业是规模经济显著行业,对生产本钱影响最大的是生产批量,若产量达到设计年生产纲领,商品价格下调是必然之路。现在,国内轿汽车市场场的需要量只有60—70万辆。盲目需要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达到年产轿车100万辆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质的。市场的需要制约了国内汽车企业的进步。

    英国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过对汽车生产线长期平均本钱所做的剖析结果表明:1条汽车生产线的最小、最好规模是年产6万—10万辆。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应从实质出发,先使单条汽车生产线达到最小最好规模(年产6万—10万辆)后,再通过组建同等经济规模的生产线,扩大生产量来达到生产线经济规模。其后,在需要增长和扩大出口的状况下,达到年产100万辆的企业经济规模。

    2.1.2、企业管理技术落后

    国内的管理技术落后第一表目前国内企业本身的管理基础较弱,多数企业是由国有企业通过重组、参股或控股方法进步起来的,管理层大多来自计划经济结构的国有企业,较大多数缺少现代企业管理素质。

    地方政府过多的行政干涉,也在非常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的发挥。国内汽车企业面对的市场,让人为地分割为当地市场和外地市场,各地政府均对当地的汽车企业进行保护,对外地汽车进入当地市场设定了各种各样的壁垒。这不但致使汽车企业进入外地市场时要付出高额本钱,同时也抑制了当地汽车企业提升自己管理革新能力的主动性。

    2.2、机会

    国内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提出,要“加强汽车工业策略重组力度,以一汽、东风、上汽集团为基础,培养2—3家具备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此为契机,可改变国内汽车工业各自为战、缺少宏观调控,以企业和地方的局部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的近况,拉开中国汽车工业大重组的序幕,使企业上规模、上效益。

    国内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还提出了“在5年内重点进步排量1.3L,价格8万元左右,百公里油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经济轿车”的宏伟目的。国内汽车工业企业现已拥有研制底价位经济轿车的能力,因此,对国内汽车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3、引进一流的管理技术,达成本钱管理办法革新

    3.1、变革本钱管理思想推行本钱策略

    本钱策略有别于传统的本钱减少方法。它是紧盯市场目的,以本钱为角逐中心,通过用独特的技术、借用有利的原材料购进途径及借助规模经济的特质来进行操作,从而达到在同业中本钱最低,以低于同业角逐对手的价格来获得很多的市场份额的策略。

    打造低本钱地位,使企业在确定行业商品的最底价格上具备决定权或成为减少本钱的主导者,则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超额的价值。

    本钱策略要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买家需要的商品特质,进而设立该商品的目的本钱。目的本钱预先限定商品本钱的最高限额,规定制造过程中实质消耗的本钱不准超越这一限额,然后需要设计、工程、外购材料等部门通力合作达到目的本钱。本钱策略需要只有在最后工序达到本钱减少额的目的后,才能进入实质制造阶段,不然仍要通过多重循环挤压本钱,以使实质本钱达到目的本钱的目的。

    本钱策略将改变本钱的立足点,将它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商品的策划、构思和设计阶段;从业务链的下游转移到源头。直观地说,在设计阶段就对将要发生的商品本钱进行虚拟核算,可以使开发新品的本钱大大减少。

    本钱策略中重点的是确定目的本钱,即在新品开发设计过程中,为实质目的收益而需要达到的目的本钱值。其可表示为:目的本钱二期望销价格格—目的收益。目的本钱是企业允许的最高本钱额。

    期望销价格格可在与同业角逐对手的相同种类产品中进行比较得到,要同时考虑到其它企业类似商品现在拥有些市场份额、可能达到的市场容量、企业自己销售物流系统是不是健全(销售互联网职员的熟练程度)和产品策略等。目的收益需要兼顾多种原因,不但要从企业的经营观念、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出发,还要考虑到企业的长期投资计划、研究开发计划、中期收益计划与内部留存收益运用计划等原因。

    3.2、提升劳动增值率

    更新观念,杜绝浪费,提升劳动增值率是减少本钱的主要方法之一。生产浪费可分为以下7种。

    a.生产过量的浪费,最典型的是工作超进度,导致商品的积压,增加和产生挪动或堆放商品的工作;

    b.窝工导致的浪费;

    c.搬运环节上的浪费;

    d.加工本身的浪费;

    e.库存的浪费,库存越大,资金占用越多;

    f.操作上的浪费;

    g.制成次品的浪费。

    在小批量、多品种混合生产的状况下,因为生产次数改变多,使生产浪费变的愈加紧急。要改变这种局面,第一,需要缩短设施的切换调试时间,随时依据生产需要切换调试设施,以适应后工序的生产指示或顾客的需要,做到生产中各工序的现实需要与商品的最后需要合拍。第二,要缩小搬运批量,即便各工序能按非常小的批量切换生产,假如向下道工序的搬运批量较大,就不可以防止搬运在途或加工等待在途,搬运批量应配合生产批量的缩小而力求缩小,其理想状况是“按件搬运”。第三,要使用“U型生产线”与“多功能工人”相结合的生产方法,即配合设施的小型化,使各工序的距离变短,作到“进出一致”原则,即取出与投入再加工的工位地方一致,消除回头再取加工物件的无效损失。第四,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工多能化”,使职员具备操作前后每个工序设施的能力,可达到少人化的目的,又可以提升流水线的生产效率。

    3.3、增加劳动附加值

    本钱策略的另一主要方面是,劳动思想更新,降低无效劳动,增加劳动附加值。

    任何车间的生产劳动都可如图2一样划分,将现场劳动划分为“浪费”、“不增加价值的劳动”和“增加附加值的劳动”三部分。虽然增加附加值的有效劳动所占比率较低,但只有这部分能改变商品水平和组装加工的方法。也就是说,这部分在制造零部件或商品时,可对原材料或半成品等加工对象付出劳动,创造出附加值,即劳动增值率。严格地说,没附加值的劳动也应视为浪费,由于它们没提升或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只能增加好友工本钱。是浪费的劳动应立即消除;对不增加附加值的劳动,要合理安排,加以改进,尽可能降低其所占比率,提升劳动附加值。

    3.4、减少材料采购本钱

    减少材料采购本钱取决于采购上的革新,导入市场角逐机制,减少材料采购本钱。汽车商品材料成本一般占价格的35%—60%,是商品本钱中最直接、最基础的部分,所以,要想减少材料本钱,第一应按商品逐一认真核对数据。

    在材料采购、商品配套零部件采购中,应导入市场角逐机制,企业所有些采购业务,包含生产商品的直接零部件、材料、非直接物料(机械、设施、房子、服务与修理等),都要归口采购部门统一采购。

    采购部门将所需采购的项目分类,将非直接物料归为一类;对直接生产配套零件则尽量组成系统或总成一并采购,通过扩大每批批量值可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

    在提供商的选择上,第一,可以参照QS—9000水平标准体系,给提供商打分,选择合格的提供商。按市场角逐的办法可获得本钱控制范围内适当的较低的配套价格。依据上海通用公司实践统计,选择几家合格的提供商经过几轮推广竞价,通常情况下价格可平均降低5%—10%。伴随生产工艺的成熟、工人操作的熟练、产量的增加、合格品比率提升等原因的变化,可需要提供商逐年调整提供价格。国内加入WTO后,伴随关税税率的减少,汽车企业还可借助WWP、GPS全球采购系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水平同等、价格更低的零部件,使汽车商品在本钱上有角逐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9,2000,2001

    2、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情报,2001(7)(8)(9)(10)(11)(12)

    3、Robin Cocper and Regine Slagmulder,Strategic cosplayt Management,Management,Accounting.1998(1)

    4、郭克莎。中国汽车产业进步的市场与经济技术条件剖析。管理世界,2001(2)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