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96-01
大学生是祖国的将来,承担着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必须要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扎实工作,不断革新,用自己切实有效的工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建设筹备坚实的人才基础。
1、现在高校大学生中常见存在的心理疾病
1.大学生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面对挫折困难无所适从
在校的大学生对爸爸妈妈的依靠心理比较强,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比较常见,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看上去茫然无措。
2.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障碍
有的学生非常期望能与其他人交往,但因为个性内向,或缺少一些交往的办法和方法,他们不敢主动与其他人交往,常常处于一种需要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3.情感问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要紧因素
大学生对异性的渴求比较强烈。因为缺少经验和处置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为感情纠葛而头痛。由于谈恋爱与同学关系疏远或由于失恋,陷入感情漩涡不可以自拔,甚至产生自杀心理。
4.大学生择业心理的不完善
择业方面的心理冲突总是出目前毕业班学生中。经过四年刻苦学习,总期望让自己找到一份认可的工作,而现在社会角逐激烈,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愈加高,这类原因致使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感觉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
2、致使大学生心理疾病是什么原因
1.当代的大学生缺少吃苦精神和挫折教育。他们是在优越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新的环境,面对角逐和挫折,非常难调整好我们的心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2.致使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是什么原因多方面的,具体表目前:
2.1文化传统的影响。人际关系问题不仅困扰大学生,其实在整个中国人中都比较常见。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隐晦,心中所想总是并不会直接明了表达,这就给人际交往的顺畅带来困难。
2.2交往能力的差别。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掌握怎么样妥当地与人交往。家庭教育的不当,无形之中使孩子与别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失去了人际交往的经验和训练。
2.3重视自我个性的结果。目前的大学生重视自我需要,容易忽视其他人的感受。特别宿舍成员来自不同区域、生活习惯原本就有差异,就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3.异性交往本来是非常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主要有以下两点缘由:
3.1不可以正确区别友情与爱情的关系。大多数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男女之间除去爱情就没其它什么了,这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肯定的消极影响。
3.2舆论的影响。有些学校、老师、父母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预,这必然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
4.大学生择业心理存在问题是什么原因剖析。
4.1择业观念滞后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因为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致使毕业生数目巨大,远高于社会上对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还不可以从实质出发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是抱着幻想、观望的态度,结果总是是一场空。
4.2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一些学校只重视专业常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授,忽略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择业心理的变化。
3、改变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与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培养学生自立意识,提升适应环境能力。父母和学校要一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降低对爸爸妈妈和学校的依靠。同时对于学生,也要适合地给予宽容和鼓励,让他们自由进步。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大学阶段克服障碍,掌握交往。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2.1社会需要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和谐、互有关爱的氛围。只有大环境和谐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才能得到改变。
2.2学校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互相交流、交流的平台。常常安排一些活动,或组织大学生对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
2.3学生本人要提升经验丰富的交往能力。在与人交往中尊重别人,包容彼此差异,假如发现自己存在人际困扰,要准时找到缘由,并进行反省与自我调整。
3.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假如他们能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理智地对待爱情,势必促进他们在每个方面的好进步。
3.1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传统观念,理性区别友情与爱情。不被传统的枷锁束缚,拓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男女同学打造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
3.2加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置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合理控制和宣泄感情,预防遭到互联网、书刊、电影、等错误影响。
3.3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恋爱中适度表达情感,掌握理性的控制自己。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和感情挫折,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过去。
4.好的择业心理不只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维持好的心态,当令调整我们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要正确处置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在重视个人价值达成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先就业,再择业。
4.2加大就业指导,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疾病要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拓展出色毕业生榜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维持好的择业心态。
4、结语
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并不多,多数学生遇见的都是一般成人性心理困扰,但,即便一般成人性心理困扰也会在非常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进步,而且对一般成人性心理困扰若不准时调节和疏导,持续进步下去就可能致使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疾病,社会、学校及学生父母都应给予充分的看重,相互配合,为改变大学生心理近况、让他们健康成长而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