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

点击数:131 | 发布时间:2025-02-23 | 来源:www.miezeng.com

    摘要: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对其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影响的剖析,提出了克服其消极影响的一些可行性对策。
    关键字:人民币升值浙江纺织业影响 对策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国内开始实行以市场供应求购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规范。当日人民币对USD即日升值2%,即1USD兑8.11元人民币。汇率规范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以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致使的资本本钱和收入的提高将长期改变国内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一样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营业额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假如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率将降低10%~60%。尤其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饰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饰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1、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降低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纺织品服饰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饰22.47亿USD,增长 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USD,增长64.4%。但,数目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纺织品服饰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目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目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目指数为1.15。
    其次,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法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降低。2006年2月,浙江共出口纺织品14亿USD,比去年同期降低5.3%。其中,服饰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USD,降低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USD,降低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降低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降低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USD、对美国出口2.5亿USD,分别降低11%和7.6%。
    2.缺少自主品牌、商品附加值低和科技革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期内很难克服
    浙江纺织服饰企业生产的商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商品附加值只有海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革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如此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收益很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饰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USD之间,其中还包含各种运营成本,平均利率仅在3%-5%,即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率也不过10%。而大部分贴牌企业多以USD结算,假如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很难继续经营。
    因为缺少出色的服饰设计师,企业产品研发也多使用借鉴和组合,致使商品缺少个性,商品价格没办法提高。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区域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微型企业收益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很多财力和人力进行新品的研发。这必然致使大部分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本钱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降低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本钱比其他国家和区域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因为薪资具备刚性,实质薪资势必上升,必然引起劳动力本钱低廉的角逐优势很难继续保持,迫使很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本钱更低的内陆区域,从而将打破浙江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后决定原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材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材料价格的最后决定原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占绝大多数。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本钱的减少,相反可能引起USD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现在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况,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保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一项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率只有5%~10%。假如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很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越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部分纺织企业来讲是无力承担的。

    积极影响
    1.有益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现在的放丝能力超越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商品出口将会遭到限制。要继续进步,企业不能不转变角逐方法,一方面将愈加关注国内市场;其次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商品所占的比重,提升商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合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除此之外,人民升值致使的进口本钱减少,有益于省内纺织企业借助境外常识、技术、先进设施等,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的本钱。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角逐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益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海外客商报极低的本钱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角逐。人民币升值后,不少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价格方法,而是综合状况进行价格,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原因考虑在价格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收益低的商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档商品,探寻高档顾客,做差异化角逐,在一定量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角逐。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